-
时间:
百度 “那个数据你看到是一个宏观的,是一个站在全局角度的数据分析,分析和处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变现的角度来看需要结合各家厂商自身的特质,一套方法论并不适合所有厂商。
2025/07/25
-
来源:
多彩贵州网
近日,广东顺德地区报告了由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基孔肯雅热疫情,据官方通报,截至7月22日,当地累计确诊病例已达3195例。7月23日,记者专访了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主管技师陶莹,她对相关情况进行了专业解读,并就如何有效防蚊灭蚊给出科学建议。
高烧、关节疼痛是典型症状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健康人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潜伏期通常为3至7天,最长可达12天。感染该病毒后,患者常会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迅速升至39摄氏度或更高。
“关节疼痛是典型症状之一,尤其多见于手指、手腕、脚踝、脚趾等小关节,部分患者的关节疼痛可持续数天甚至数月。”陶莹介绍,除此之外,患者还常伴有皮疹、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她还强调,“虽然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约一周可康复,重症及死亡病例少见,但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者需警惕重症风险。”
小型积水是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理想温床”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类蚊子特别喜欢在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中活动和繁殖。它们的孳生地往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小型、干净的静止积水容器。
陶莹列举了白纹伊蚊常见的生存环境,如花盆托盘、闲置的瓶罐、旧轮胎、树洞以及其他能积存雨水的杂物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型积水,恰恰是白纹伊蚊繁殖后代的‘理想温床’。”她说。
专家提醒:防蚊灭蚊是预防关键
预防基孔肯雅热,陶莹提醒:防蚊灭蚊是关键。她建议公众采取“一清二关三防”策略:即清除家庭及周边小型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关好纱门纱窗,防止蚊虫入室;使用合格驱蚊剂、蚊香等产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叮咬。尤其身处水边、草丛、树林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或者驱蚊酯成分的驱蚊剂,以隔绝蚊虫。
时值暑期旅游高峰,陶莹特别提醒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高发区的人员,出行前务必查询目的地的疫情信息,并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更为重要的是,在归国后的14天内,务必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症状,必须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详细地向医生告知近期的国际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及时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
记者:张思渝
一审:郭瑾
二审:陈李育
三审:张超